中文摘要 |
民國初年,留學日本的知識青年探索明治維新成功之因,認為是深受中國明代王陽明思想之影響所致,因此引領一股重訪陽明學之風。1949年以後的臺灣,因為蔣介石留日的背景,大力提倡陽明學,尤其在軍事教育方面。反觀中國大陸,由於文化大革命反傳統之故,視傳統儒學為封建餘毒,更無暇及於陽明學,唯一一線尚存之延續乃在於日本。近二十幾年以來,相較於臺灣與日本,中國大陸拜改革開放(1989)之故,追索傳統舊緒,對於儒學文化多所注意,例如《王陽明全集》(1992)的點校出版。此後,與陽明學相關的各式著作與期刊相繼而出,關注焦點也延伸至陽明後學的文獻整理[《陽明後學文獻叢書》(2007)]與研究上。相較於東方的發展,早期在歐美的華裔學人陽明學研究,例如陳榮捷(Chan Wing-tsit, 1901-1994)、秦家懿(Julia Ching, 1934-2001)與杜維明(Tu Weiming, 1940- )等人,多著重於翻譯陽明的思想哲學相關文字,篳路藍縷之功不可沒也。而最新出版的這本專著《為善去惡在明代中國:王陽明的政治生涯》,是作者根據其博士論文改寫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