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臺灣納入清朝版圖,其行政區的設置為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鳳山、諸羅),1此時的臺灣府城位置、範圍,相當於今日的臺南市市區。有關府城的記載,大量出現在地方志當中,並在志書內附有輿圖以供參照,如乾隆十七年出版的《重修臺灣縣志》以及嘉慶十二年的《續修臺灣縣志》,二者皆附有府城的「城池圖」,並以山水畫的形式,將城牆、縣門以及城內的街道、官署、宮廟,及其他重要建築繪製成圖,附於書內。然而,這種山水畫風格的「城池圖」,其精準度不高。與光緒元年(1875年)由福州船政學堂學員所繪製的「台灣府城街道全圖」相比,該圖運用現代比例尺的概念繪製而成,其精準度套用至現代的地圖仍舊相當吻合,城內的各式街道含名稱、位置、方位也都記載的相當清晰。該圖的出現,不僅可一窺清末臺灣府城內的街道樣貌,同時,可以與近代地圖比對,進而還原當時清代臺灣府城內的樣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