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曰科學昌明,凡事講求量化,科 學帶來對數據的迷思,讓這個時代處處 講求學術專業,卻又是最不專業的時 代。教育普及到高學歷的碩博士人才滿 街都是,博士生賣雞排,各行各業多的 是轉行轉業的非專業人士;而教師這一 行業,在臺灣卻是最保守最難容許轉業 者的進入。一個教師養成,從大學本科 與教育相關學分的修習、實習、資格考 合格後才能拿到教師證書;之後,在眾 多合格教師的競爭之下,通過教甄(筆 試、口試、試教),才能成為正式教師; 看似「專業」,但入職之後,還不能被 視為教育「專業」人士對待,需每四年 甚至每一年做起教師專業評鑑,列舉出 一條條的檢核要點來評鑑教師的「專業 能力」,不論是自評或者是互評,將傳 統的師道精神化約為行為主義的制約 項目,將教育實務回歸到實驗室中對動 物的操作制約,只為了將教師變為符合 各項檢核要點下的「專家」!正如羅家 倫指出「專家是訓練有素的狗」丨這是 開教育的倒車、違背對教育多元化的趨 勢,將中國傳統對師道的精神眨為教師 教育機構生產出來的「資本主義的成 品」,是對教師的「物化」、人性的桎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