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在當代社會中扮演多重功能,學生運動常扮演著社會良知的角色。三月十八日的反服貿佔領運動中,學生展現出對公共事務的熱情、優異的組織領導能力與思辨能力。整個運動不僅讓兩黨蒙羞,也展現出新世代的能量與潛力。作為一個專業社會學系的老師,遇到大規模的社會運動抗爭時,我們常常必須去解釋「社會系不是社會運動系,社會系還涵蓋不同主題,針對社會結構、制度、文化變遷的分析。」然而,作為一個在社會學系開設社會運動課程的老師,筆者這幾年也在反省一個大學的社會運動課程該如何教?教什麼?以下將分享筆者參與教育部公民核心能力計畫,開設社會運動課程的轉變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