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威權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由「共同科」負責,與政治學相關的課程,教育部還訂有共同必修。當時的「國父思想」等課程實際上附有對大學生施予「政治教育」的目的,亦即告訴學生在「政治」上,什麼是「正確」的。但隨著民主化、自由化,大學課程也自由化,「共同科」演變為「通識教育」,由各校自訂必修和選修課程。政治學的相關課程則由「國父思想」轉變為「中華民國憲法」、「憲法與立國精神」、「憲法與國家發展」等,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也不再是所謂的「政治教育」,而是「公民教育」或是公民政治素養:培養學生如何思辨公共議題,如何在民主政治的程序下,參與公共事務,甚至促成公共政策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