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評鑑制度發展始於1975 年針對數學、物理、化學、醫學及牙 醫等五個學門的評鑑,隨著1994 年、 2005 年《大學法》之修正及2007 年《大 學評鑑辦法》之公布,逐步奠定我國 大學評鑑的法源依據,在2006 年財團 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簡稱 高評中心)成立,加上社團法人臺灣 評鑑協會、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及華文 商管學院認證中心等,更象徵我國大 學評鑑邁入專責機構辦理階段(吳清 山,2010;楊瑩,2010);時至今日, 我國高等教育評鑑制度的發展呈現諸 多特色,包括:從局部評鑑至全面評 鑑、從等第評鑑到認可評鑑、從政府 主導到專業評鑑機構辦理、專業評鑑 機構多元化等(王如哲,2014;吳清 山、王令宜,2012);但是卻也產生諸 多爭議,例如:外部評鑑與大學自治 的衝突、評鑑委員的專業性、評鑑指 標的同質性等(湯堯,2011;秦夢群、 陳遵行,2012;蘇錦麗、黃曙東, 2015)。有鑑於在當前大學評鑑制度 中,「評鑑機構」扮演評鑑規劃及執行 的重要角色,對於大學評鑑品質及公 信力具有關鍵影響力;故本文茲依據 相關文獻及個人評鑑實務心得,從「評 鑑機構專業化」觀點析論大學評鑑品 質之精進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