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19世紀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906)影響後世至深的戲劇《玩偶之家》(Et Dukkejem, A Doll's House ,叉稱《娜拉》),'除了開創新戲劇手法外,劇中女主角「娜拉」(Nora)的覺醒與出走,更震撼了世界各地無數觀眾與讀者,激起廣大的反應與迴響。在五四時代的中國,她被塑造為新女性的代言人,鼓舞當時的青年男女反抗傳統,對婦女解放也有相當的啟迪作用。這個中外知名的新女性形象,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什麼樣的思潮脈絡,允許她從北歐、歐洲、美國,一路發展到日本、中國來?她的精神與面貌,以及人們的討論重點,是否隨著時空運移,而有所改變?本文旨在對上述問題,進行初步的考察。西方討論《娜拉》與娜拉的著作相當豐碩,但中丈方面則僅多從文學或戲劇層面著手,缺少對其做歷史性的文化研究;另外,從跨文化的角度審視娜拉周遊列國的足跡,仍付之闕如。本文將時間斷限鎖定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年,討論娜拉成為五四新女性形象代言人之前的跨國之旅,基本上為娜拉在中國的前歷史(pre-history)。希望透過這樣的觀照,能擴大中國的性別史研究視野,並為日後娜拉形象在中國的塑造與傳播,提供一較為廣泛的跨文化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