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擺脫意識型態純從學術與學術史角度探討清代乾嘉考據學的專著。全書可分為三部分:考據學興起的原因、考據學的特點及考據學得失。作者很全面地探討了清代前期學術界與朝廷間的互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與學風的轉變關係,以及考據學者之間的交往和學術論辯;尤其深入地析論了考據學的多門分支學科:校勘、辨偽、輯佚、音韻、文字、訓詁、名物、典章、制度。最後,作者並特別指出考據學的思想性及其對現代學術分科的影響,並為考據學作了一得失評價。本書取材廣博,用心縝密,下筆謹慎,是一本非常紮實嚴謹的著作。作者閱讀了大量的清人專著、文集和年譜,尤其注力於學者間的通信,從個中觀察乾嘉學者間的交遊、行蹤、論學和責難。因此本書最精采生動的部分就是聽作者娓娓敘述當時學者間的交往互動,時而北京、時而蘇揚。隨著一幕幕鮮活的時空展開,乾嘉學者的經書校詁、義理論辯和學風易轉,也就在這舟車往返中積蘊而出。真令人有置身十八世紀之感,也令沈寂的考據學者和枯燥的考據學活了起來。讀書至此,方知治考據學竟能有如此滋味!本書的特點和創見之處相當多,很值得提出來供學界參考。以下試分章論 其要點:前言:作者視「考據學」為一學科。歷來討論乾嘉考據學者多視考據為一補苴餖飣、死鑽文字的治學方式,作者卻將考據學視為一門學術科別,舖展說明考據學所牽涉的分支學科,如文字、音韻、訓詁、目錄、版本、校勘、辨偽、輯佚、注釋、金石、職官、輿地、避諱、天算、樂律、名物典制等。事實上,清儒以考據方式進行古文獻的整理,最終確是令環繞古文獻整理的各個學科都成為一獨立的學門。不但是別子為宗,連小宗支系也都蔚為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