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西元226~249年)字輔嗣,他是曹魏正始年間的玄學名家。何劭說他「幼而察惠,年十餘,好老氏,通辯能言。」王弼機敏聰慧的才智,主要表現在對於老學玄理的解悟上。這使他年紀輕輕而在玄學方面就有卓越的造詣。他十八、九歲時,去見吏部郎裴徽,兩人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徽)問弼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弼曰:「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何劭•〈王弼傳)上面這段對話,裴、王兩人所指的聖人都是孔子。而王弼所說的,有兩點意思特別值得注意。首先,他說:「聖人體無」,這表示「無」不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已,它須經由人的身體力行才能彰顯真實的意義。所謂「體無」,是在實際行事中體現「無」,即在「有」中體現「無」;並非把「無」當作一個對象而加以談論。如果把「無」當作談論的對象,那麼「無」也就成了「有」了。因此「體無」是有無圓融、本末一貫的造詣;而一味地談論「無」,則正表示還沒達到「體無」的境界,只停留在「有」的層面而已。其次,王弼這種孔、老對比的說法,表示在他心目中孔、老兩人並非各道其道,這「萬物所資」的「無」,是孔、老的共法。何劭還介紹了王弼的另一則故事,那就是對於當時最流行的「聖人無喜怒哀樂」說的論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