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州縣學發達的年代,學校肩負著地方官員行教化之目的,又能夠滿足士人對知識教育的需求,宋仁宗在位期間各地廣設官學,主要交由州縣官員去落實推動。本文以宋人提倡教育的氛圍為背景,列舉蘇州吳學的發展過程為例,篇幅上用三個段落來討論。首先,在北宋擴大科舉取士,政府推動地方教育的風潮中,吳學是如何建立,並融入蘇州文化之中?興辦學校能否成功,除了寄託著鄉民期望,同時也牽涉到州縣官員與蘇州士人對基層教育的關注度。探討蘇州地區自范、朱兩氏父子,人與人之間所連繫出的人際關係,他們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影響地方事務,興辦學校正是實質項目之一。再者,蘇州郡城在建炎四年(1130)遭逢金兵焚掠,使吳學校舍、典籍燬于戰火,過去由范仲淹、胡瑗所奠定下的教育基礎,不能因為災難而中斷,尤其紹興年間蘇州官員整頓地方秩序,是否將學校教育置入優先考量?宋金和議後政局回穩,政府對教育的態度又為何?最後,吳學自景祐二年(1035)起不斷的擴充校舍與學產,至元祐四年(1089)郡守王覲清點校產時,已經浮現產權不清的管理問題。由吳學與豪右的學田訟案來看,雙方主要在「蕩田」的歸有權上產生糾紛,本文將追述始末,並且討論學產經營上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