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哲理基礎常能提供學者一個理論架構,或一些基本假設和原則,使從事研究或實際執行者得以循此哲理,發展出適合國情,並為大眾接受的實用條例。是以美國成人教家克羅士 ( Cross, 1981)提出有系統的蒐集知識是促使任何行業進步所必須的。美國近三十年來成人教育蓬勃發展,但有關成人教育的理論可謂「百家爭鳴」,卻是「莫衷一是」。克氏(1981)分析其理由為:(1)成人學習情境分歧甚大;(2)成人學習種類繁多;(3)成人教育的市場需求隨時、地有異;(4)成人教育研究者太少;及(5)成人教育界缺乏對理論追求的熱心。讀過美國成人教育歷史的人大都知道美國成人教育的發展大約可分為四期:1.殖民時期:教育內容較偏向宗教。2.十八世紀中期:以培養民主觀念的公民教育為主。3.內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教育內容以適應工業化和調和大量移民為主。4.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到目前:又可分為四段(1)一九一九~一九二九年為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2)二九年代為經濟大蕭條時期。(3)一九四七~一九六四年大量公民營單位投入金錢於成人職業訓練及成人教育研究。(4)一九六四年以後中央政府訂定法案鼓勵成人參與學習以對抗貧窮 (Merriam ,1987)由以上分析可見美國成人教育理論深受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從事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對此種持續變化的社會,對成人教育理論的建立投注了不少心力。如基德(Kidd, 1973)認為成人學習理論必須能:(1)提供課程發展、選擇教導方式;(2)提供「假設」,以便求證;及(3)建立「評估」法則。哈垂(Hartree , 1984)認為成人教育的內涵應有三個層面,即:成人如何學習、成人學習的特色、及成人為何學習。簡森(Jensen,1957)則提醒成人教育家在建立成人學習理論時當能使其理論運用於解決問題,使學習者能內化(internalized),可以實證並能隨時修訂。他同時也指出學習者的人格,包含認知,情感和動機,及社區組織和意識型態要能納入成人教育的理論。儘管許多學者致力於成人教育理論的研究,但誠如馬力恩(Merriam , 1987)所說美國成人學習理論的建立尚在嬰兒階段,沒有任何理論是被公認足以解釋成人學習的目的、動機、方法或情境。雖然布拉克力( Blakely, 1967)在他的「自由社會的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 in Free society)中提出成人教育學者須要一套能被大眾公認,且具有共識的成人教育理論,但是面對多元化的社會及新知識、技術的推陳出新,成人教育的理論毋寧是「嘗試的、改變的及可自隨處取材的」(smith及Kidd, 1970)。我國雖早有類似成人教育的活動,但有關成人教育的理論基礎卻不多見。本文根據馬力恩(Merriam)等學者的研究,將美國成人教育界一些著名的學者及其理論分為三類,略加介紹,以供國內教育界先進參考 。至於成人或成人教育的定義,師大黃富順教授曾有多篇文章發表介紹,本文不擬予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