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東洪,還有各位夥伴,大家好大家午安,我現在在高師大服務,今天從南部上來,恭喜大家,今天臺北跟南部有一樣溫暖的陽光,這是很難得的。我想我來談大學學費議題,剛好自己這一年來有些體驗:我過去都在私立學校服務,去年從亞洲大學社工系到高師大,到高師大以後,我們新進老師都有項任務,因為高師大負責大高雄地區的指考、學測等大考業務,所以就陸陸續續都去協助監考,包括了馬上下個月一月要上場的學測。站在臺上監考時,會有一些感慨,看到台下一排一排的考生,他們在這兩三天的時間內會決定未來將到哪一間大學。台灣有一個很特殊的學費結構,公立大學跟私立大學在收費乃至於教育資源上會有一些落差,在考場裡,一個孩子可能因為算錯一題數學而決定了後續四年他的學費與教育資源,甚至有一些人,在他走進考場以前就已經被決定了,如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他長期在研究所謂「誰來念台大」這個問題,這個跟階級、城鄉等等這些都有影響(駱明慶 2001,2002,2004;曾孝明、駱明慶、吳惠林 2003)。當我思考到這些層次,隨手寫了一篇感慨:「20倍,貧窮世襲數字佐證」,在今年7月的自由時報刊登(陳竹上 2012),所以我今天就從這個面向先去跟大家做一些分享,這是一個拋磚引玉,我談一些數據和一些政策,可以作為後續大家討論與批判的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