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在臨床對性功能障礙的診斷觀念皆以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患診斷與統計手冊(DSMIV-TR)與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國際疾病診斷分類(ICD-10)為主。而這兩大診斷系統對性功能障礙的診斷內容概念皆源自於1966年Masters and Johnson所提出的人類性反應觀念,加上1979年Kaplan的修改(2)。他們的研究提供了早期對性功能障礙觀念與治療的理論架構。認為男女性反應是線性連續性(linearity and sequential)的反應,且基本上是類似的(analog),即男女性反應的生理變化是三個階段前後線性連續發生的,分別是性慾望、性興奮及性高潮(desire,arousal,and orgasm)。例如,男性的勃起與女性會陰部位的充血濕潤被視為表達興奮的相等階段反應,不管上述反應是來自內在(如性幻想)或外在(如觸碰)的刺激,男性的射精反應好比女性的高潮反應;另外,也認為男女雙方性功能問題或障礙大多來自焦慮所致,特別是性行為時的操作焦慮(performance anxiety)。他們相信去除性或減輕性反應過程的焦慮將可使性反應在自然的情境下得到該有的滿足。然而,就性治療在觀念與理論演變上,近年來最重要的改變是漸漸認定男性與女性在性反應過程並不相似類比,特別是女性性反應複雜性遠遠大於男性,運用傳統的Masters and Johnson概念不足以解釋女性的性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