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台灣茶主要市場從國外轉向國內之後,內銷價格迅速上漲,不但遠高過外銷價格,更超越國際高級茶葉的售價。台灣茶在國內能夠具有高價的基礎為產地獨特性宣稱,這不但使得進口茶無法取代之,更進而創造出專屬於台灣茶的壟斷租,讓台灣茶作農家可維持生存。本文即是探討台灣茶壟斷租的創造,發現這是一個社會建構的產物,來自於各時期不同社會行動。這個社會建構過程大致可區分為兩個階段:首先為1980年代的「台灣烏龍茶」,特徵為選擇性歷史的建構,涵蓋喝茶為台灣日常文化、悠久的茶葉產地、台灣茶即是烏龍茶。在1990年代則是提升至「高山茶」,特徵為實體差異的建構,涵蓋高山產好茶、獨特的高山茶口感。不過具有台灣高山茶特質的境外茶葉已經出現,台灣茶的獨特地位正遭受強大挑戰,新的產地獨特性建構成為當前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