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治經在崇實黜虛的時代氛圍中,進入回歸漢學、反省宋學的新里程,乾嘉時期樸學興盛,治經輯存古義,講求訓詁有據,重新樹立漢學之新疏典範。而黃式三(1789-1862)為清代嘉道時期之經學家,儘管身處英軍入侵戰亂、學術界又漸受西學影響之際,仍堅持「寒士無職,以治經為天職」,繼承浙東學術實事求是精神,而作〈求是室記〉以「天假我一日,即讀一日之書,而求其是」自勉,畢生鑽研儒家經典不輟,並承襲乾嘉尊漢立場,以為《尚書》乃「心於治亂盛衰之數,不能洞其原也,不可以不讀《書》」,故撰著《尚書啟蒙》四卷。以獨尊漢注之立場,專釋伏生「今文」二十八篇,不錄〈泰誓〉之文,提煉清代《尚書》研究之精華,摘取江聲音韻訓詁最多,次則擇取段玉裁之釋義精華,此外亦錄王鳴盛之地理名物考證與孫星衍之義訓成果,以達其「易簡」之原則。是書雖以四家為藍本而發其蒙,諸說不同而皆可通者,則並而存之;前說不足或千慮有一得者,亦間附己意而另出新解,且以「案語」置於諸說之後。並推重典、謨之大義,提要〈堯典〉舉賢任能、〈皋陶謨〉強調以德化民、知人善任之旨。釋經提綱略目,釋義簡當,頗便於初學門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