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菅原道真(844-903 年)對《和漢朗詠集》的影響為例,嘗試就藤原公任(966-1041 年)用漢詩文佳句與和歌兩種體裁交互對顯的方式,編撰而成的日本文學產物,來詮釋其間所隱藏的日本人創作表現的意趣。文中認為:在和、漢文風轉折的平安時代中葉,日本人創作的意識即已因受「大唐凋敝」的撞
擊,萌生過一次調適性的自覺;並非遲至江戶時代末期,其對自我文化認同的意識逐漸興起時,方才顯見。亦正由於經歷過該次創作思維的轉折與調適,逮及平安時代後期,日本人終於放棄漢文的思考模式,而改以日式的思考為文學創作的基礎,產生日益嚴重的和化漢文學的現象,開展出自我生命特質的文學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