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董仲舒「性待教而為善」的人性論
並列篇名
On Dong Zhong Shu’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The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Needs to be Acquired by Cultivation”
作者 劉振維
中文摘要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採取董仲舒建議,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家政策,使漢代立國規模定調於儒家思想。自此之後,儒家思想成為人間世的指導原則與依循標準,一直維繫至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為止。作為儒家思想核心之一的人性議題,不可能不受到重視。董仲舒認為,人性是「如其生之自然之資」,是先天本具的,但其所具道德價值並非先天即具,因人性「可謂有善質,而不可謂善」。欲使人性為善,須待王教之化的教育方能完善,所以董仲舒對孟子「性善」說有所評議。「性待教而為善」的論述,正是董仲舒人性論的核心要旨,其不僅綜合了先秦儒學對人性的體認,就其將道德認知與成德能力的根源訴諸於天而論,不僅促使先秦儒家思想加以轉向,亦對論證方法提出新的解釋,擴大了儒家思想的範域,並成為千年後宋明理學開展的先聲。本文以為,董仲舒並不討論人性本身內容為何,所以並未界定人性本身是善抑或是惡,其僅僅肯定指出人性具有實踐善行的能力。因此,董仲舒強調聖人制作「三剛五紀」之善,設學校、育賢才之教化,均在使人性實踐出善行。而此,就是實踐天之意志。董仲舒學思固處處以彰顯天意為據,但道德品性是人體會天意而實踐出來的,並未如理學宣稱道德品性是上天先天降賦於人心之內具存的。由此,我們見及從孟子「性善」到朱熹「性本善」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起訖頁 1-34
關鍵詞 董仲舒性待教而為善人性論教化Dong Zhong ShuThe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needs to be acquired by cultivationTheory of human natureGoodnessBy cultivation
刊名 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期數 200606 (4:1期)
出版單位 朝陽科技大學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編輯委員會
該期刊-下一篇 教保人員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