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重點在於評估貨幣供給量變化與政府財政支出對於經濟活動如國內生產毛額與物價水準的相對影響力,同時在變數間存在逆因果以及許多政策相對重要性的爭論下,我們搜集廣義上代表財政政策的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代表社會上貨幣供給量水準的M2,代表經濟產出的國內生產毛額,以及代表物價水準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四個變數,資料期間由民國五十年第三季至九十一年第一季,並以整合的角度從單變數迴歸、聯合檢定、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以及估計向量自我迴歸模型後的創新分析為討論。從其中我們可以發現,貨幣量與財政支出的產出效果為正,但效果有限,且具有落遲現象,這符合凱因斯學者認為政府應主動出擊的政策哲學;另外在財政文獻中認為政府支出為內生性的說法則不被支持。然貨幣供給量卻具有內生性,表示政府有可能在執行穩定利率水準的政策。最後,物價水準會受到政策變數變動的影響,但方向並未符合理論,因此短期間造成的相對物價差異而傳導至經濟產出水準的理性預期論點亦不被實際資料所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