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世代的國人對連橫的記憶是「臺灣通史」作者與愛國史家等類正面印象。日治時代的臺灣人觀感迥然不同,「臺灣通史」作者而外,御用文人乃其定評。連橫詩文西傳者,常露宗邦種姓之思與英雄懷抱。祖國人士只讀其文,未驗其行,評價都高。國府遷臺後,局勢危疑,須全島一心,更不遺餘力表彰連橫,並重用其子息,蓋以為他是日治時代臺人民族氣節之所寄。
表彰過程或隱諱揚善,或溢美附麗,或背悖史實,致連橫形象不斷膨脹,造神痕跡明顯。如此過程也見證了「庇蔭」與「貤封」兩現象,可見於連氏父子之間、連氏祖孫之間、掖助的權要與連氏父子之間、執政的黨國機器與連橫之間,以及任何役用連橫者與連橫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