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認為,族群不只是文化團體,族群衝突也不應被理解為文化團體之間的衝突,如何超越「文化團體」的迷思將是我們檢視當代台灣族群政治的關鍵。本文嘗試反思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現象,比較兩種不同的「族群政治」觀點。第一種觀點將族群理解為「文化團體」,認為族群是一種「不連續、有著清楚範圍、以文化內容為主、可以延續傳承」的「團體」;族群政治則是探究不同族群之間「團體差異」的比較研究,以「百分比、平均數、眾數」來繪測族群差異,包括語言使用習慣、收入、教育成就、選舉行為、政黨支持等,因而容易具體化族群,將族群衝突視為集團式的人群對立;族群關係被理解為「文化差異是否可以彼此包容尊重」的問題,因而忽略族群關係的歷史成因與政治脈絡。本文提出的第二種觀點嘗試將族群理解為「政治社群」,主要是從「文化」與「團體」這兩種面向來修正文化團體觀點對於族群現象與族群政治的看法。政治社群觀點認為,族群不只是文化團體,而是具有政治任務的文化團體,我們必須掌握歷史與政治面向來理解「文化差異」的再現與影響。本文也主張,將族群視為一種變項,以團體性的角度來理解族群,才可以從組織、事件、活動、框架、密碼、認知等角度來理解「文化」的政治作用與「團體性」的起伏消長,進而理解族群政治的歷史成因、現實操作與政治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