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事人間財產損益變動之觀察,是論斷不當得利關係之起點。通說就受有利益或損害之判斷係以財產總額為觀察客體,因有一定事實,致財產總額較諸無此事實當時之財產總額為多或為少,即是受有利益或損害。筆者先說明學說就認定財產損益方法上欠妥當之處後,提出以「淨損益」概念作為觀察財產損益之方法,認為對於財產總額增減之觀察,不宜只專注於如標的物或價金等「有形」財產之增減,應同時將債權債務之發生或消滅等「無形」財產之增減一併列入觀察,且所謂財產之增減應以「一定事實」前後作為觀察基準點,倘造成當事人財產損益變動之一定事實不只一項時,具備因果關係(關連性)之各一定事實所造成之財產變動即可合一觀察而得出淨損益,但不具因果關係者,則否。透過淨損益概念之操作,不僅可使不當得利之損益認定更貼近國人計算財產增減之通念,更可於無須更動現有法體系與法價值之前提下,順利地判斷出「誰」受有「何種淨利益(或淨損害)」,再透過一定事實之連結,即可正確地指出不當得利關係之當事人。本文雖輔以指標性不當得利事件初步驗證「淨損益」概念之可行性,惟其實用性與可接受性,仍待更多學說與實務之觀察與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