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北宋元豐五年(1082)重定制授、敕授、奏授告身式,一方面仿照唐代三省官員結銜的告身程式,另一方面則更確立唐代後期以來,告身與敕牒並行的制度。五代及兩宋的大部分時間裡,告身的製作與給付,都統一於官告院,不再隸於吏、兵二部,其下並設置綾紙庫,提供製作告身所需的各種材料。兩宋的告身用印規定與唐代不同,宋徽宗政和五年(1113)開始,「官告院」定制,其所掌官印印文為「吏部製造告身案記」,一直沿用到南宋。五代到宋世,告身的用紙與裝裱越來越精美,以告身的用紙、紙張的大小、張數、圖案及褾軸等級、銷金與否,標示官員品級的高低次第。後唐到後周,告身錢由朝廷負擔,到了後周顯德五年(958),因職官濫授,朝廷財政壓力不小,始規定告身錢由受告者支出,北宋大致沿用此一規定。南宋的告身錢以倍數成長,這是透過大量封贈官的授與及徵收告身錢,作為朝廷擴增財源的一種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