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濱作為一個刑法學者,跨界寫作《刑事訴訟原理》專著,實踐了陳興良教授所提倡的“刑事一體化”理念,在中國學界卻完全可能令“水泊梁山式”的“路人社會”驚詫,以致形成排斥陌生客遷徙入內的潜規則奇觀。鄧書始終强調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程序正義優先與實體正義的核心觀念。只有實體規則的“人治社會”與“黑道江湖”,會把一個個“老實”的莊稼漢變成“十字坡的張青”,不顧客觀的形式的程序規則,內心實際上充滿狡猾的惡毒。鄧書穿插了很多古今中外歷史性、文學性、現實性文本中好看的經典故事,並用清麗的語言給予獨到有趣的刑事訴訟角度上的法律解讀,借此講清楚事情背後的刑事訴訟法道理、邏輯、原理,避免學界或實務界普遍存在的“看上去很美”的話語套路背後存在的誘導、陷阱與詭辯術。整本書都在反覆强調一個並非獨創的“古舊”的或“傳統”的或“公認”的法治觀念:“程序是自由的最後堡壘,沒有程序,法治什麽都不是。只有引鑒世所公認的程序理念及其規則,並真誠踐行,才是走向訴訟文明的必由之路。”這種看似沒有實體觀點創新的堅守,對常識的堅守,恰恰是我們法治國建設中最稀缺的學術精神。離開人類幾百上千年歷史經驗教訓所沉澱下來的訴訟文明傳統,而去尋找什麽五花八門的地方性知識與特色創新觀點,得到的恐怕大多是些早被證明了的常絆倒人的陷阱與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