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1970年代另類「校園歌曲」的喧囂:山地歌曲與救國團康樂歌唱的音樂政治
作者 黃國超
中文摘要
1970年代中期以後,台灣社會出現了「唱自己的歌」的運動,這是當時愛好唱歌的大專院校學生們,尋求新文化主體性的一種表現方式。它的出現不僅是一連串視界政經、軍事、思想、文化等事件下的產物,也是台灣年輕人反對美國文化霸權的一種文化實作(楊祖珺2003:xix)。張釗維(2003)將1970年代的「民歌運動」概分為三種類型:一、中國現代民歌;二、淡江─夏潮路線民歌:三、新興唱片工業與校園歌曲。三者的理念與實踐路線不同,但共同點是,「校園民歌」是大學知識份子開始從非嚴肅音樂、非官方意識型態的角度,建構自己介入通俗音樂生產和傳播的正當性管道。從青年音樂主體與政權交會的基本關係來看,1970年代台灣社會在內、外政治因素的制約下,國民黨政府已經不再有能力去完全掌控或清洗所有的流行音樂,同時進而直接控制每一個人的腦袋與身體。這時候崛起的民歌運動與校園歌曲,便成為執政者意圖扳回國家與青年關係的政治潤滑劑,其制度性的代理機構就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簡稱救國團)。校園民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異質的、被多股力量穿透乃至於撕裂的文化形構場域。過去以來不少的民歌研究路線,讓我們將焦點集中在高層文化及通俗文化之間的交流、辯證,或者是民族主義的音樂社會實踐,「金韻獎」、「民謠風」等音樂工業的介入,但種種的探討卻獨漏以「族群(文化混合)」為角度的音樂分析視野。因此,也削弱了音樂作為一門「微型政治」(micropolitics)、一套整頓紀律以利於政府管理人民精神思想的多重分析。本文旨在以發源於台東地區原住民社會傳唱的「山地國語歌曲」為底,討論一種演變後流行於1970年代台灣大專院校各類社團,卻一直缺乏充分檢視的另類「校園歌曲」:救國團團康歌曲。本文將試圖說明兩種音樂間彼此的共生與共謀關係,它如何藉由自強活動與服務性社團導入校園,並外擴到各級教育系統與政治場合,它的文化政治符碼如何解讀?本文認為,整部救國團團康音樂史,也就是1970年代原住民社會傳唱歌曲如何被國家含納、轉化、協調,進而在校園青年社群加以有效傳播、製造出新社會秩序的文化政治史。
起訖頁 25-51
關鍵詞 校園歌曲救國團山地歌曲原住民音樂政治
刊名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  
期數 201206 (11期)
出版單位 台灣原住民教授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主體性的呈現,傳播權的實踐──台灣原住民族自主傳播的發展歷程
該期刊-下一篇 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台灣及印尼原住民所簽條約之國際法意涵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