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鯉魚,與吳郭魚並稱世界三大養殖魚種,提供全世界重要 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其中鮭魚養殖的興起最為晚近。1960 年代挪威人 工育種成功;1970 年代商業化的海面圈養技術成熟;1980 年代初期, 鮭魚養殖技術與魚苗引入並無原生鮭魚的智利與澳洲塔斯馬尼亞;至1990 年代之後,養殖鮭魚的產量迅速增加,原本稀以為貴的新鮮鮭魚,成為全球餐桌都可享用的美餚。野生鮭魚是蘇格蘭的「魚中之王」、北美原住民的神聖之魚、挪威神話中的重要角色,與許多傳統鄉民社會與原住民部落的儀式信仰及地方感緊密相關。從人類學的觀點來看,鮭魚由野生轉變為養殖物種的過程所涉及的人魚關係變化,以及社會文化意涵的轉變,都是值得研究的議題。任教於挪威奧斯陸大學的人類學者 Marianne Lien 撰寫的 Becoming Salmon 一書,即是從關係實作(relational practice)的觀點,分析挪威鮭魚養殖產業中的人鮭關係、知識實作,以及生命本體等議題,在眾多針對鮭魚養殖的農食研究文獻中,是頗富獨創性的一本晚近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