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研究者觀察到,跨族群或跨國婚姻的家庭,傾向以國語為主要語言,原住民語、河洛語、客家語或是新移民語言,則極少在家庭中使用。如果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如祖父母國語流暢度較弱,母語則成為家庭主要的溝通語言。但是如果祖父母國語溝通能力流暢,那麼國語就常成主要的家庭溝通語言。因此本文先定義雙語教育,並由案例說明臺灣學童多數具有發展多語能力並有利其潛能開發。雙語教育就字面意義而言,就是兩種語言,一般來說,應該是母語(mother tongue/ethnic language)和國家通用語(lingua franca)(在臺灣則稱為國語)。主要以先達到基本人際溝通後(basic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ve skills,BICS)再達成學術語言能力(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proficiency, CALP)(Cummins, 1981;2008)。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歷史發展脈絡,然而在臺灣就應該以母語(原住民語、河洛/閩南語、客家語或新移民語言)和國語為主。然而臺灣政府現在推廣之雙語教育幾乎都是國語和英語,母語之地位為何呢?臺灣因為國語運動之因素,年輕父母喪失母語能力,或是認為國語才對下一代有益的觀念,因此,在學校學習母語有其必要性(陳美瑩,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