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兩岸自1949年12月,中央政府播遷來臺之後,即以敵對關係且以「動員戡亂時期」拒絕政治對話。至今雖因辜汪會談、江陳會談,而有直航、ECFA簽訂,乃至陸客自由行、文化交流等增進彼此了解,建構和解之互動環境,但在「先經濟後政治」的雙方諒解(mutual understanding)下,迄未形成「政治對話」(political dialog)的氛圍。理論上,兩岸的交流即是政治溝通(political communication),具有政治發展(political development)的意義。當今兩岸當局所以皆認為尚未進入政治對話的階段,即在於創造符合各自政策需要的環境,而為其不得不為的「政治語言」,所建構的發展環境尚未形成使然。事實上,兩岸對於政治對話的期待,並不必然有所差距。蓋臺灣如能因政治對話的進展,而使大陸撤彈,並且簽訂和平協議,自然是2,300萬臺灣住民的最高期許;反之,大陸如能因政治對話的成就,而使法理臺獨瓦解,並且形塑統一的契機,必然是13億大陸人民的最大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