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我國特殊教育法於民國八十六年修訂公布後,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 AT)在法規的宣示下,以「教育輔助器材」一詞正式進入我國特殊教育服務之一環。國內輔助科技學者王華沛(1997)當時以法令為本提出輔助科技在特殊教育應用之定位與問題。在歷經逾兩個世代的現在,特殊教育新概念與做法不斷推陳出新,科技技術更是一日千里,重新思考輔助科技的定位及未來,並為這個世代的輔助科技留下一個註解實有其必要性。在本文中,筆者除延續將法規之變革納入討論外,另將綜合輔助科技在特殊教育應用之理論、概念性模式等,從最少限制環境(least retrieve environment, LRE)、融合教育(inclusion)、全方位課程設計(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 UDL)到介入反應(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RTI)等國內特教工作者較為熟知的重要趨勢,回顧並探討輔助科技在這些特殊教育趨勢裡所扮演的角色,並於文末從定義與定位、需求與對象兩個向度綜合提出10個問題作為輔助科技在未來特殊教育應用中之定位及可能挑戰之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