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結構高齡化問題是21世紀全球的趨勢與危機,根據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於1993年進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於2017年已達13.86%,預估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老年的人口不只是呈現快速成長,其慢性病與失能的盛行率也急遽上升;除了急重症與慢性病的醫療整合式照護,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長者更需要依其失能類型給予差異性的長期照顧服務。臺灣的少子化問題導致家庭結構的改變,也加重家庭成員照顧年長者的負擔,促使老人福利機構,含長期照護型、養護型、失智型等長期照護機構與安養機構的家數日益增加,成為健康照護體系的重要一環。老人福利機構住民的特性為免疫功能較低下、罹患多種慢性疾病或失智、疾病嚴重度高、用藥複雜度增加與留置侵入性管路等,是經常於醫療院所頻繁門診或住院診療的因素;而現今的多種臨床醫療行為,如血液透析、化學治療、復健治療等,可經由門診或居家照護提供完整的醫療照護,這些行為都是有利於醫院抗藥性與致病性微生物移生在住民身上。在機構內生活的住民共享設施、日常生活接觸密切且頻繁、機構照服員以一對多的方式服務住民,更會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病菌交叉傳播和擴散。許多因素造成社區抗藥性細菌逐漸增加,而雙手又扮演致病菌傳播很重要的媒介,比起住院病人,手部衛生在長照機構也同等重要,在機構內落實感染管制措施與防範機構內感染的策略就成為重要的機構品質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