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邁入高齡社會後,對民眾提供健康維護的場域不再侷限於醫療或機構型態的照護,同時也延伸到以居家或社區為重心的照護場域,然而不論是在何種場域,提供健全的全人照護和維持良好的照護品質皆是跨專業團隊間一起努力的重要目標。同時,營造具有支持全面健康和優質友善的照護環境,亦是國內重要的醫療政策方向之一,因為良好的職場環境才能使工作者展現出原有的專業能力與知識於健康照護的過程,進而達到優質的照護水準。但是,現今的社會環境複雜紛亂,對於在醫療院所或社區場域的醫療服務工作人員而言,有個隱憂是照護場域的暴力事件與性騷擾事件頻傳,對此,第一線的醫療服務工作人員在投入工作之餘還要承擔可能來自病人、家屬、甚至是同儕間的肢體、語言、心理暴力和性騷擾,不但嚴重影響受害者的個人身心健康,也會影響機構的工作士氣,導致請假增加、人員流失與影響民眾就醫安全與權益。對於醫療職場暴力的立法倡議與醫療法條文修正,近年來已建構出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但許多第一線的醫療服務工作人員對於「妨害醫療罪」屬於「『非』告訴乃論」之罪等醫療法修正條文仍欠缺瞭解,再者,檢視醫療職場的暴力議題時,除了肢體暴力與心理暴力外,另一個就是性騷擾的暴力議題,雖然我國行政院頒布「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有清楚的三大基本精神,分別是「性別平等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婦女權益的提升是促進性別平等的首要任務」、以及「性別主流化是實現施政以人為本的有效途徑」,並在七大主題之一「健康、醫療與照顧篇」,提出須積極推動性別友善之醫療與照顧環境,但在實際的健康照護場域仍充斥著性別歧視、偏見甚至是性暴力等事件的發生,像是網路發布辱罵具有性別歧視詆毀護理專業人員的影片經投訴仍未下架、安養院被踢爆外籍看護遭男員工性騷擾後被勞工局帶離安置且因工作需求未提出申訴、或是已進入司法程序的女院生遭安置機構職工涉嫌性侵案、以及筆者於在職教育的性別專題演講時,往往會遇到學員們主動提問有關職場遇到來自病人、家屬蓄意性、敵意性的性別騷擾言論或行為侵犯舉動,當向主管反應時,卻被要求須感受病人、家屬的身體病痛或心急慌亂之境,採息事寧人的鴕鳥策略,藉此皆突顯在社會越趨向性別平等之際,健康照護產業的發展與實踐就必須更要符合性別主流化的思維與行動,要能勇敢拒絕不當職場的小綿羊,且提升個人的性別平權之意識與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