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自2007年起,美國整體經濟、股市及不動產市場因次級房貸之違約潮而重挫,連帶影響世界各國之經濟表現。直至2008年初,世界金融市場依然籠罩在次級房貸的陰影之下,因此在次級房貸風暴發生後,各國開始從基本面反思不動產金融與衍生性金融商品所致之各種弊端。已有諸多文獻針對次級房貸風暴發生之原因與影響進行探討,歸納其原因,多強調公部門與私部門皆難辭其咎(Lim, 2008;Acharya et al., 2009;Crotty, 2009;Donnelly et al., 2010)。私部門方面,如Kiff et al.(2007)認為快速上漲的房價所導致的高度槓桿是造成次級房貸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亦有研究認為次貸危機的起因可歸納為過於寬鬆的信貸與貸款審查規則,導致金融機構與民間對風險抱持過度樂觀以及對收益有著非理性預期,因此利率上升、當房價下跌時,該筆房貸與房貸相關之證券或衍生性商品大量違約,最終蒙受損失(Moran, 2009;Ginzl, 2009)。國內相關研究方面,如楊顯爵、林左裕與陳宗豪(2008)指出引發次級房貸風暴之發生的根源可以歸結於創始機構的放款查核疏失、流通價格的失控、信評機構的道德風險、相關人員的超額薪酬、以及證券發行價格的評定及不動產擔保標的之估價偏頗等漏洞的結合。此概念與一般理論上擔保品鑑價只受到市場影響有所出入,因此對於不動產抵押產生的一連串風暴,於台灣而言,應從根本的解決應由不動產抵押貸款估價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