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台灣的血液透析人口將近8萬人,大部分須靠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來清除血中的廢物,以維持體內代謝的平衡。對於長期血液透析病人而言,透析血管可說是病人的生命線。但相較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透析血管更容易發生栓塞,所以幾乎每天都會有血液透析病人發生透析血管栓塞的情形,而影響到血液透析的進行。當透析血管發生栓塞導致無法血液透析時,有兩種處理方式可以選擇:一,轉介給外科或導管醫師先將血管打通,然後再進行血液透析;二,腎臟科醫師先放置臨時管進行血液透析,然後再轉介給外科或導管醫師打通血管。透析血管栓塞常在血液透析時才由護理師發現,即使透析前就發現,也面臨到一兩天內就要血液透析的時間壓力。因此若是選擇先打通血管再血液透析的病人,首先會面臨到的便是常規血液透析時間延後的問題。血液透析時間延後可能產生許多併發症,例如尿毒症狀、體液堆積等…;因為擔心無法及時血液透析導致的擔心焦慮與生活不便,更是病人身心的一大負擔。如果採取先放置臨時管,血液透析後再轉介通血管的方式,則會有放置臨時管本身帶來的風險、增加醫療成本的花費、留置臨時管的風險,病人生活上的不適,以及栓塞過久對血管造成的傷害。因此,如能夠在發現阻塞後及時打通血管,是不論對病人或醫療體系而言,都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