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0年來,由於工業化及科技化所帶來的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從物質上的需求,逐漸昇華至追求精神與生活上的滿足與愉悅,於是西方國家開始發展以文化、環境、景觀、藝文等,提升生活品質之重要相關因素,進而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又可稱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或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ies)。但由於台灣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屬於後其接受者,受到各國紛紛挹注經費與人力於此一新興領域之影響,也意識到要重視我國文化之必要性。 雖然近年來,政府及相關單位對在地文化特色產業發展日趨重視,使各地文化特色重新萌芽,但是,為什麼政府已經在提倡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活動,可是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率卻不高?是因為對此相關訊息察覺度低,還是政府推動的不夠積極?這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原因及動機,到底是何種因素才會改變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態度及外在的主觀規範,進而影響社會大眾參與工藝產業之行為意向。因此,本研究主要藉由文獻之探討,彙整出社會大眾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行為意向之關鍵要素,從社會行銷的觀點來探討社會大眾對文化創意產業之行為意向,並以工藝產業為例。且進行量化研究--探討自變數(社會大眾對訊息的察覺度、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了解、對政府推動相關活動的信心)與依變數(社會大眾參與工藝產業的行為意向)間的關係之問卷調查,增加本研究之客觀性及可信度,感謝此研究由實踐大學校內補助專題計畫編號:100-05-05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