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從檢體簽收到報告發出的這段作業流程之時間稱為TAT(Turn Around Time),急作檢驗項目大約要求限制在一小時內完成;但經全面的實驗室檢驗流程探討,扣除病患辦識後簽收、離心、上機、報告發送所耗用的時間後,卻意外發現檢體滯留時間(WAT)佔有著極大的比例,甚或直接影響TAT,特別是在交接班時段更易出現大量檢體堆積待檢並衍生出許多問題,引發醫療爭議、投訴事件和接班同仁抱怨。目的:建構一個以醫檢師能於上班時間合理分配檢驗服務、教學和研究之比重為前題,交叉運用PDCA、ISBAR、TRM等品管手法來建置交班標準化機制,以降低檢體滯留時間。執行方式:(一)以PDCA手法執行要因分析、主要因圈選、對策擬定後續改善。(二)運用ISBAR、TRM、建立自動化驗證系統、建置每日工作列表。(三)統計同仁互助合作率、錯誤報告發出數、檢體滯留時間、整體滿意度是否有改善。(四)再導入六大檢體滯留要因、加入儀器溫度監控系統、落實標準化交班。結果:檢驗部推動交叉運用品管手法建置交班標準化的整體滿意度上升了32.83%,且同仁的互助合作率也有顯著的提升,檢體的滯留時間也下降並控制在15分鐘以內,也確實讓同仁獲得標準化交班實施後所帶來的正向回饋,進而順利完成崗位上的工作,並減少報告遲發所引起的醫療相關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