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語言暨語言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語言接觸誘發語法化的實例──論畬語三個補語標記的來源和分工
並列篇名
An Example of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The Origins and Division of Labor of Three Complement Markers in the She Language
作者 郭必之
中文摘要
畬語屬於苗瑤語系的一種語言,使用人口約一千五百,分布在廣東省東部的增城、博羅、惠東、海豐四個縣市裡。畬語的使用者和漢人有長期接觸的關係。由於客語、粵語和閩語等漢語南方方言是粵東地區的優勢語言,畬語自然地吸收了大量來源於漢語的成分。畬語海豐方言的述補結構有三個標記,分別是 kɤŋ54、tu11 和 li22。本文發現:當動詞帶狀態補語時,只能用 kɤŋ54 作為標記;當動詞帶能性補語,標記一般只用 tu11。比較特別的帶程度補語的例子,既可用 kɤŋ54、又可用li22 作標記。和畬語同屬苗語支的苗語黔東方言,連接述語和補語之間的標記,只有 tɛ44、ki35 兩個(其中 tɛ44 還不能算是成熟的標記)。巴哼語所用的標記更只得一個 tʉ55。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理由懷疑畬語裡某些標記是和漢語方言接觸過而產生的。但這些新引進的標記並不是漢語借詞,而是模仿漢語語法化所造成的一種現象,可稱之為「接觸引起的語法化」(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本文會在新近修訂的語法化理論的基礎上,嘗試:(1) 追溯畬語 kɤŋ54、tu11、li22 三個標記的源頭;(2) 探討這些詞語如何由實詞演變為虛詞;以及(3) 考察到底是哪一種漢語方言使畬語產生這些演變。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ims to trace the origins and reconstruct the path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ree complement markers, namely, kɤŋ54, tu11 and li22, in the She language, a Hmong-Mien language spoken by around 1,500 people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eastern Guangdo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eighboring Chinese dialects, especially Hakka and Southern Min,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shaping the mode of division of labor of these three complement markers in She. Various theori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cluding the newly developed contact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 of complement markers in southern Chinese dialects and She.
起訖頁 59-92
關鍵詞 畬語補語標記語法化語言接觸the She language (Ho-Nte)complement markergrammaticalizationlanguage contact
刊名 語言暨語言學  
期數 200901 (10:1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漢語處置句法系統的功能語言學探討
該期刊-下一篇 透過夏漢對譯語料測度西夏人的認知概念:從西夏文本《六韜》以 □□ tshj•• ljwu 翻譯「芒間相去」談起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