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的發展受到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的影響相當大,台灣史學的發展現象特別明顯。戰後至今,台灣在政治上經歷了由威權體制往本土化、民主化的演變歷程,在經濟上則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社會,在社會文化上由去日本化至強調中國化,到近年來台灣本土化意識抬頭,在在顯示五十年來台灣經歷了明顯的社會變遷,這樣的變遷對於史學研究所造成的影響及轉化是相當明顯的。「台灣史」的研究最能說明政經環境變遷的影響,茲以1997年以前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的主題及數量來看[表1],戒嚴時期由於受到政治環境緊張及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強化的影響,從1952年至1982年的三十年中,台灣史的論文只有27 篇,平均每年不到1 篇。解嚴前後,受到民主化趨勢及本土化意識的崛起,對台灣本土的關懷日漸重視,從1983年至1992年的十年間,歷史研究所的台灣史論文有73 篇,平均每年7.3篇,數量方面成長相當快速。1993年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的成立及1997年國中《認識台灣》教科書的發行以及各種史料的陸續刊布,對想要從事台灣史研究的學子而言,無異是一大刺激及鼓勵,從1993年後的碩士論文數量可以得知,以台灣史為主題的論文高達125篇,平均每年2篇,約佔歷史所碩士論文的4分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