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台灣醫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Guillain-Barre症候群之血漿分離術療法
並列篇名
Plasmapheresis in Guillain-Barre Syndrome
作者 陳威宏葉建宏 (Jiann-Horng Yeh)邱浩彰
中文摘要
Guillain-Barre 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為一急性多發神經炎,因周圍神經之髓鞘發炎導致之急性四肢麻痺無力,並且伴有肌腱反射下降,與四肢末梢麻木、感覺喪失等現象,厲害的病例可至呼吸衰竭。GBS的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至2名,在脊髓灰白質炎(小兒麻痺症)日漸絕跡的今日,GBS已成為最重要的造成急性癱瘓的原因,即便在今日,GBS的死亡率仍約在2-7%。因此尋找一積極有效的治療法便成為研究GBS最重要的課題。早期對GBS的致病機轉仍不清楚,也沒有確定有效的治療,直到1969年Asbury在病理解剖中首度證明了GBS與免疫反應之關連性。之後,陸續有學者發現GBS血中有相關之髓鞘毒性(myelinotoxic)因子/免疫球蛋白在急性期升高,隨著病情恢復而下降;而且將此因子打入動物神經中,也可以在組織學及神經電學上發現與GBS相同之變化。體液免疫在GBS致病機轉中扮演了極重要之角色。近10年來隨著免疫學進展,在GBS病人血中也陸續找到一些自體抗體:如對抗神經節糖甘(Ganglioside)GMl,GQlb抗體及對抗周邊神經髓鞘之抗體。若干研究中可證明此類抗體濃度與病程演進之正關聯性,甚至可以預估其病情之再發。另外,T細胞活性(如血清Interleukin-2濃度)或巨噬細胞活性(如血清Neopterin濃度)在部分GBS病人體內也有增高之趨勢。因此,細胞免疫也可能與GBS發生有關。總結,GBS乃因自體免疫造成對周邊神經髓鞘侵犯與破壞,近15年來治療便嘗試以免疫療法企圖改變GBS病程。
起訖頁 528-531
關鍵詞 plasmapheresisintravenous immunoglo billinGuillain-Barre syndrome
刊名 台灣醫學  
期數 200009 (4:5期)
出版單位 臺灣醫學會
該期刊-上一篇 重症肌無力症之血漿分離術療法
該期刊-下一篇 血液疾患之血漿分離術療法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