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外文學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是「跨越」,還是「回歸」?:閱讀「誤」譯
並列篇名
To Get Across, or To Return to the Local?: Reading Mis-Translation
作者 馬耀民
中文摘要
本文透過閱讀三個會被視為充滿「誤譯」的譯本,說明譯者在翻譯行為中往往「回歸」自我,反思其在翻譯當下所處的情緒狀態。文中將探討的三個翻譯文本分別是波特萊爾《巴黎的憂鬱》的最後一首〈結語〉(“Épilogue”)、《惡之華》的〈出航〉(“Le Voyage”)以及葉慈的〈被邀寫首戰爭詩〉(“On Being Asked for a War Poem”)三個翻譯文本所產生的無論是「社會批判」、「愛國論述」,或者是「政治論述」,都可說是「誤」讀及「誤」譯的結果,卻使我們除了譴責以外,不得不被引領進入某些歷史時刻,體會這些譯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儘管這些訊息僅代表其個人觀點或立場),也不得不暫時擱下以「信」或者是「忠實」為標準的翻譯理論,重新思考「翻譯」是怎麼樣的行為、「翻譯文本」是怎麼樣的文本、除了譴責以外如何對待(或閱讀)「誤」譯的文本。
英文摘要
The paper deals with three translated texts which are fraught with mis-translations. The three texts in question, Baudelaire’s “Épilogue” of Le Spleen de Paris, and “Le Voyage” of Les Fleurs du Mal, and Yeats’ “On Being Asked for a War Poem,” are rea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espective subtexts of “social ciritique,” “patriotic discourse”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re unveiled. These readings show that in translating, what is often translated is a translator’s “prejudices of perception” and “local concerns,” calling for an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ranslated text, translation behavior, and the discourse on translation.
起訖頁 159-182
關鍵詞 誤譯對等忠實語用學規範規範性翻譯理論mis-translationequivalencefidelitypragmaticsnormnorm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BaudelaireNan Fang Suo
刊名 中外文學  
期數 200602 (34:9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在神性與人性間游移:凱特.歐布萊恩作品裡的異鄉人
該期刊-下一篇 城市物/語遁走曲:培瑞克的〈逃家地點〉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