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義」專題推出後,共有來自人類學、心理學、哲學、資訊科學等不同層面的五篇回應文。其中,黃應貴教授一文,忠實地評估本專題的貢獻與侷限。黃應貴教授並精確地點出人觀底蘊尚待解決的「後設基礎」與「生活實踐」議題。人觀的後設疑旨指涉著歷史文化脈絡與人觀意義生成的相互性關係,同時糾結著人觀概念的普同性與在地(次)文化的互為涵攝性,這般問題的現身實然涉及分梳「個體」、「自我」與「社會人」間內涵差異的重要性,如此的提問在黃光國教授一文有更清楚的勾勒與應答。兩位黃教授置身不同學科,但相近地啟思我們,文化與人觀之間當是猶如雙向道的動態旅程,而不是單行道般分立的靜態對體。至於人觀的實際生活應用層面,黃應貴教授直指「人觀是否應該成為一個基本的分類概念」的課題,是故,人觀的「理論概念」與「社會實踐」間如何取得反思性的平衡,形成未來研究進程需進一步處理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