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理論」向來被國內各大學社會學系列為核心必修課程,在社會學知識體系的建制上,已經成為不能或缺的構成元素。就授課內容來說,其包涵的範圍極廣,各教師的安排雖有歧異,但大致不出三大範疇:第一,古典社會學家,以馬克思、涂爾幹、韋伯三大家為主,加上孔德、史賓塞或曼海姆、齊穆爾等早期奠基者;第二,搭配當代社會學流派,包括結構功能論、衝突論、符號互動論、交換理論、俗民方法論、批判學派、社會現象學派等等;第三,再加上各授課老師自行側重的單元,諸如社會科學的哲學、語言和分析理論、詮釋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系統理論、女性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由此看來,現在的理論教學不論在深度及廣度上都要比以往進步!尤其對當代社會學各式各樣理論流派的介紹,比重有日漸增加的趨勢,不再如過去多半局限於古典社會學領域。這樣的變化與國內理論人才近年來稍稍增加,使得該課程的任教者呈現年輕化有關,他們在引介西方理論時,較上一代更能反映當代社會思潮的流變。其實這種情況亦涉及近二、三十年來國內外的社會變遷及思潮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