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其實就是人與人關係的連結,死亡則可視為人與人之關係的切斷。人在得知自己快要死亡的時候,會想要得到心靈的平靜。因此,人們的注意力都會不自覺地集中在自己的人際關係上,只不過有了臨死知覺的體驗之後,人們才比較可以正確地判斷,他們難過、困擾和覺得罪惡重大的狀況。癌症末期病人正逐步走向死亡,很害怕孤單、寂寞,最期待溫暖的關係,更渴望真正的陪伴,能夠不必感到孤獨,並且能夠實實在在的感受到有人相信他、愛他與他靈犀相 通。1973年Smithes指出從事瀕死病人護理多年的護士多強調傾聽的技術,如果護士細心聆聽病人的談話,對於決定病人情緒需求及表達其內心感受極有幫助。因此,醫護人員照護癌末病患需有技巧的傾聽其心聲,瞭解病人心理上的問題和苦惱,進而幫助病人解決困擾或改善其人際關係,使病人的心理平安,能具體的感受到愛與被愛,體悟人間溫暖,讓病人在人生最後關頭仍能有尊嚴的活著。在臨床上當末期病人獲知病情後,仍會懷疑自己瀕臨死亡的事實,病人會運用各種方法向護理人員以試探的口氣來証實此事或直接詢問,希望從護士口中瞭解真實的狀況。但是拫據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瀕死病患的照護行為,以身體照護提供的最多,其次是家屬的照護,最少的是心理、靈性、溝通照護。根據文獻查證可發現臨床護理人員照顧瀕死病患常會探迴避方式的主因有四:(1)護理養成教育對末期病人照顧的訓練不足。在醫院中的護理人員常會不願意去照顧瀕死病人,護理瀕死病人對護理人員而言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護理人員常常會有一種惶恐的心理,不知道如何與瀕死病人說話,而且也常常會擔心自己說錯話,無形中增加本身照顧瀕死病人時內心的壓力。由於護士常在不知該如何面對瀕死病人的情況下,因此往往只能回答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對病人真正關心的話題卻不予理會;(2)每個護理人員需照顧多個病人,許多例行的工作已很忙碌,因此時間大多花在治療上,對個案的病情並不十分瞭解。護士常常在沒有預備的情況下,被瀕死病人問到許多問題,護士無法回答而採取迴避的方法;(3)瀕死病人的重大問題都由醫師決定,唯大多數醫師都不願意告訴病人即將死亡,但事實上,早在1967年Hinton 即在其研究中發現不論是否告知,大約80%的病人已自我知覺即將死亡。護士不了解病人是否知道自己瀕死,也沒人告知甚麼可說或不可說,在自覺所知有限的情況下,會有意與病人保持距離,怕說溜了嘴,怕病人聽了會更傷心;(4)怕洩漏病情,護理人員常處在醫師指示下不得跟病人談病情嚴重性,當然有時病人家屬也要求護士不要告訴病人病情,而護理人員不願意說謊又不能冒險與病人談。因此即為矛盾。1985年Maguire的研究即指出許多醫師及護士都一直是採取遠離瀕死病人的策略,此種方式是為了保護醫護人員自己的情緒,實際上如此做卻剝奪了病人透露其內心所關切事項的機會,相對的也降低了對病人的照護品質。護理人員的迴避、疏離行為,使病人覺得沒有人真正關心他,更不願意透露自己內心的不安。本文乃引述溝通的藝術,有助於瞭解癌症末期病患的心聲,提升臨終病患的生命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