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癌症已經成為我國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有關癌症的流行病學、病因與致病機轉探討,過去已經有相當多的研究,對於癌症的防治有相當大的貢獻。但是在臨床研究方面,特別是療效評估、與處置準則的建立,尚有許多可以努力的空間。要做好臨床評估,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臨床指標。目前國際認可的臨床結果指標包含事件史(time to event)(含復發、死亡等不同終點事件),一般稱為存活分析(survival analysis),與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二大類,合併之後尚可發展出生活品質調整之存活年數(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近年來,經濟評估,包括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與成本效益分析(cost-bcnefit analysis)已成為臨床及公共衛生決策的基礎。生活品質調整之存活年數更可用於成本效用分析,甚至用以排列健保給付的優先順序。存活分析和經濟評估的理論與方法比較穩定。存活分析包括對存活曲線的估計,與對預後因子、治療和預測因子作用的評估。目前二方面均已有完備的理論基礎與統計方法。經濟評估方面,成本(cost)分為直接醫療成本(direct medical cost)、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與無形成本(intangible cost),其項目和計算方式已經有明確的定義。效果(effectiveness)可由存活分析而來,效用(utility)則要合併生活品質測量,效益(benefit)的計算因為人命價值的爭議較大,較少在醫療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