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68年美國Dudrick醫師首度於人體施予全靜脈營養(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簡稱 TPN)後,許多嚴重疾病之病患,因體能改善而使存活率大增。然而許多醫學中心之研究顯示,即使近年來醫學與經濟均相當進步,住院病患營養不良比率仍可高達30至40%。由於病患常會有攝食不良症狀,再加上疾病、感染、發燒、代謝不良等現象,全靜脈營養之供應,於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全靜脈營養之基本要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胺基酸、脂肪乳劑、電解質、維生素及水分等6項,其中有關能源物質與細胞構成所需之前三項中,碳水化合物一直以葡萄糖最優先,數十年來尚無很大進展;胺基酸則在結晶型產品問世後,歷經支鏈胺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簡稱 BCAA)、麩胺酸(glutamine)、精胺酸(arginine)、乃至小兒、新生兒配方等各種不同比率組合之胺基酸輸液,進展相當大;至於脂肪乳劑也在近十年來有了很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