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明於先生1909年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曾在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研究細菌學。後來東渡日本,進入京都帝國大學研究內科學。1916年進入該大學藥理學教室,由森島庫太教授指導,於1922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杜聰明博士在京都帝大研究期間,曾探討veratrine(藜蘆生物鹼)、ephedrine(麻黃成分)、atropine(顛茄成分)、papaverine(罌粟成分)等物質對骨骼肌及平滑肌之藥理作用,奠定日後藥理研究方向。杜聰明博士在通過醫學博士學位考試後,即返台擔任台北醫學專門學校助教授,創立藥理學教室,並在技術員吳王黃河協助下,進行研究工作,台灣藥理學之研究正式展開。1928年杜聰明博士自歐洲留學回國後,開始指導醫學生,其中包括醫專畢業之邱賢添先生。五年後邱先生將研究論文提送京都帝大申請醫學博士學位,獲得通過。自此許多醫專及後來之台北帝大醫學部畢業生爭相加入研究行列,前後近四十人獲得醫學博士,共發表了三百多篇論文。杜教授對進入藥理學教室之門生訂出三個研究方向:中藥、鴉片、蛇毒,且規定必須先完成一篇中藥相關之研究後,再以鴉片或蛇毒做為博士學位主論文之研究。其所訂之研究方向,為具有本土性之重要主題,深深影響著台灣藥理學之發展。現就這三大主題分別說明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