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因材施教與教學上的人我分際--以「論語」、「阿含經」和「大般若經」為根據
作者 蔡耀明
中文摘要
因材施教可以說是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教學方法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特色之一。這個特色強調的是以求學者個別的差異做為教學考量的核心所在,藉以確保教學的成效能落實到個別的求學者身上。一言以蔽之,若非適合求學者的需要並且在實際可潤澤求學者的身心,任何冠冕堂皇的教育理念終將落空。佛陀教法的創立與孔子所開啟的一代教學,都有賴於各自相當不同的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以審慎的態度而論,在種種內外環境與條件得以仔細爬梳之前,不僅很難而且也沒有必要率爾就二位歷史人物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論其會通。然而,論及因材施教,這顯然並非孔子或儒家的專利;現存的佛教經典,包括《阿含經》、《大般若經》,亦在在顯露出因材施教的精神與操作典範。吾人若能扣緊因材施教觀,至少在人我分際的教學設計上可以見出中印這二位人物有其共通處,亦皆顯現大家風範。本文即基於如是體認,首先,就一般國人比較熟悉的孔子的因材施教整理其要點、並且述說其蘊含的精神歸趣與可能的侷限;接著,論陳《阿含經》透顯的因材施教,藉以點出中印傳統上二大教學體系至少在重視求學者個別的差異上有它異曲同工之處,此或可引為吾人今日教學設計上的深度啟發;第三,以《大般若經》為根據,指出菩薩摩訶薩一方面趣向諸佛無上菩提、另一方面去成熟有情,有必要在車乘的取向上遵循教學上的人我分際,才有可能二方面皆恰如其分、各赴所宜,既得以遂行因材施教來充分照顧求學者在性向、意欲、或根器等方面的異質性,也得以分別成辦人我精神境界的提昇。為求一目了然之效,謹將本文目次登錄如下:一﹒《論語》的因材施教(一)特色(二)可能的限制二﹒《阿含經》的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得以推展的先在條件(二)因材施教的例示三﹒《大般若經》在教學上的人我分際(一)菩薩摩訶薩的修學在人我分際課題上的特色(二)菩薩摩訶薩走自己要走的道路(二-1)目的地的定奪(二-2)操作主體的確立(二-3)操作的動力、內容、與理則(三)菩薩摩訶薩隨順帶領有情走適合有情走的道路四﹒結語
起訖頁 37-78
關鍵詞 教育因材施教人我分際論語阿含經大般若經
刊名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期數 200007 (5期)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該期刊-上一篇 古奧義書(Upanisads)與初期佛學關於人的自我(Self)概念之比較與評論
該期刊-下一篇 作為思想史的禪學寫作--以漢語語境禪學研究為中心的方法論考察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