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藝術學研究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並列篇名
New Nanga and Local Color in Art under Japanese Rule: Taiwan’s Cultural Identity Within the Greater East Asian Framework
作者 謝世英
中文摘要
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方色彩,描繪臺灣特有的天候、地理、自然、人情與風俗等地方特徵,然而臺灣鄉土藝術(地方色彩)意味的不僅是在於題材的選擇,也是文化特徵的組合,除努力製作臺灣題材之外,小澤秋成、石川欽一郎等西洋畫家在油畫、水彩作品中,運用屬於南畫手法的筆墨線條、構圖留白、簡筆筆觸等,創出具有東洋藝術意味的台灣風景。另一方,林玉山、結城素明等東洋畫家,雖然使用傳統媒材,但西畫式的技巧如塗抹、鳥瞰構圖等,作品被當時的評論家評論為失去東洋藝術價值。本文主張被殖民處境下的臺灣文化認同,屬於大東亞文化認同的脈絡,具有兩個相互重疊的層面,一是建基於亞洲國家同質性的亞洲共同體,大東亞文化認同連結亞洲不同地區,並且建立彼此之間命運共存共屬的歸屬感。南畫(水墨畫)是亞洲地區的共同文化傳統,南畫筆墨線條、留白、氣韻生動等特徵,成為東洋藝術精神的體現。不論是使用東(傳統)、西洋(現代)媒材,創出具有東洋藝術精神的作品,是日治臺灣美術的主要方向。另一層面,臺灣在大東亞文化認同中的脈絡的定位,其獨特性是建立在與亞洲其他地區的差異處之上,反映在題材上,與北國日本的對照,日本優雅、臺灣粗曠,南國風情的芭蕉、水牛、相思樹成為台灣特色,彼此特色倚賴在與對方的差異性上。大東亞文化框架下台灣文化認同,不但需尋求亞洲地區之間的同質性,也需尋求異質性,兩個層面各自獨立但又互相重疊,構成臺灣文化認同的複合、多元性的複雜結構。本文由日治《臺灣日日新報》上對臺展的評論與主張,探討日治南畫風格發展的不同層面,透過文本、公共論述與歷史文獻的鋪陳,輔以具體作品的分析,理解地方色彩、新南畫在大東亞框架下臺灣文化認同的意涵、建構與發展,勾勒出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追尋文化主體性的過程與面貌。
起訖頁 133-208
關鍵詞 地方色彩南畫東洋文明日治臺灣美術殖民大東亞文化認同Local colorNangaEastern cultureTaiwanese art under Japanese ruleColonizationGreater East Asian cultural identity
刊名 藝術學研究  
期數 201205 (10期)
出版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
該期刊-下一篇 大眾文化中的圖像詮釋--從一幅表現魯迅論戰精神的漫畫說起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