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
篇名 |
團隊成員個體外顯特徵與內隱變項對知識創新之影響--知識網絡結構洞的中介效果
|
並列篇名 |
The Impact of Team Member's Explicit Demography and Tacit Social Capital on Knowledge Innovation --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he Structural Holes of Knowledge Network |
作者 |
任慶宗、方顯光、馮先覺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試圖建構知識網絡結構洞的實證理論模式,分別從個體層次的外顯特徵與內隱變項,探討知識網絡結構洞受到的影響,以及知識網絡結構洞對知識創新的衝擊。在此,本研究以人口統計變項操作個人層次的外顯特徵,並推論個體層次人口變項異質性愈高的團隊成員,較易取得知識網絡結構洞的有利位置。另外,在內隱變項方面,本研究藉用社會資本的交換理論觀點,推論擁有較佳社會資本的團隊成員,較易取得知識網絡結構洞的有利位置;除前置變項外,亦推論擁有較佳知識網絡結構洞的團隊成員,知識創新的績效會優於知識網絡結構洞較弱的團隊成員。實證樣本係以國內某研發機構的22個單位成員為對象,由於獲得研究機構高階主管之支持與協助,因此克服了社會網絡分析方法過程中最困難的署名問卷及關係性客觀資料蒐集,為一完整知識創新之實證調查研究。問卷發放645份問卷,回收457份,回收率達89.25%,扣除無效問卷12份,總計回收完整問卷445 份。研究結果顯示:個人外顯特徵對知識網絡結構洞並未如本研究的假說推論,亦即,團隊成員個體人口變項的異質程度並未對知識網絡結構洞形成較佳的有利位置。其次,個人內隱變項對知識網絡結構洞的影響推論,則是獲得支持。亦即,團隊成員個體位居社會資本核心程度愈高,則愈容易取得知識網絡結構洞有利位置。最後,有關知識網絡結構洞與知識創新的推論假說亦未獲得實證資料的支持,此結果與過去文獻對於網絡結構洞的推論有相當出入,本研究認為與研究樣本屬於單一封閉型組織有相當程度之關連性。本研究係透過大型組織的網絡分析調查研究,研究取向方面有其一定的難度與創新。此外,本研究結合網絡結構洞與知識管理的議題,對知識創新與網絡理論的相關論述提供較具體的佐證資料,結果亦可提供學術理論與管理實務方面參考。 |
起訖頁 |
73-94 |
關鍵詞 |
知識網絡、社會資本、結構洞、知識創新、Knowledge Network、Social Capital、Structural Holes、Knowledge Innovation |
刊名 |
華人前瞻研究 |
期數 |
200905 (5:1期) |
出版單位 |
南洋文化學會
|
該期刊-上一篇 |
85度C連鎖咖啡創辦人的創業精神、創業機會與競爭優勢之探索性個案研究 |
該期刊-下一篇 |
85度C連鎖咖啡創辦人的創業精神、創業機會與競爭優勢之探索性個案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