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嘗試以較廣泛的理論基礎,探討瑞士福利之主要特色、為何擁有這些特色,及深入分析推動與影響福利發展之因素。希望透過這樣的分析角度,提供一個全然認識瑞士福利制度的概況及其形成背景。瑞士雖然在20 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其福利制度之發展,與其鄰近之福利先進國家卻顯著不同。在所謂福利國家黃金年代,亦即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後大約到1970 年代中期,瑞士福利雖然也逐步擴張,但幅度遠不如鄰近之西歐福利先進國家,不僅其社福支出占國民所得之比率,只與福利相對較不完善的英語系國家相當,且各項主要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年代,也均較西歐國家晚。但從1990 年代以後,當西歐各國紛紛面臨福利緊縮之際,瑞士福利支出的水準卻大幅攀升,至今已經逼近歐盟平均之水準,且福利網也漸趨完善,其年金制度甚至成為當今許多人主張應學習之榜樣。瑞士的發展與西方福利國家的整體趨勢背道而馳。瑞士在1980 年之福利體制,被歸入自由主義之類型,但經過1980 年代以來之擴建,今日其福利體制難以歸入Esping-Andersen 之福利類型中,可謂混合了三種福利類型。而瑞士雖在經濟發展表現傑出,但1980 年代前該國福利之所以相對落後之主因,主要是該國左派政黨與勞工運動在政治上影響力相對較弱,加上該國特有的直接民主、聯邦制度,使得該國擁有眾多的否決機制,延緩擴建決策之進行,故福利發展相對落後;但在砍福利時,否決機制也發揮阻擋功能,且由於有『追趕效應』,1980年代該國開始急起直追改善其福利網,且由於至此時該國財政尚稱健全,使國家得以因應新社會風險,得以建構一個頗具特色之福利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