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根據20位婚姻移民單親母親的訪談資料,探討婚姻移民對於跨國婚姻抉擇的考量,及其妻職→母職→單親母親的身分轉換過程,如何突破角色限制,展現主體。研究發現,在主流形塑「經濟道德」氛圍下,受訪者傾向隱藏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慾望,婚姻關係中的角色扮演,更是受到照顧長輩影響。迥異於本籍婦女和非單親婚姻移民之策略運用,不需要照顧長輩的受訪者,傾向運用延展式角色協商策略;需要照顧長輩的受訪者,則傾向運用妥協式角色協商。成為單親母親後,角色兼顧的策略,明顯受到子女年齡影響。子女在學齡前階段,普遍運用跨境協商或調整工作時間與地點;子女在學齡階段,則發展在地資源或調整工作。成為母親後,「他者」身分可能鬆動,所以「成為母親」絕非缺乏主體的經驗。女性主義的母職論述,無法反映弱勢婚姻移民單親母親的經驗,傳統「好媽媽」論述未必規範母職實踐,跨境協商讓「親職」呈現多元。跨境協商凸顯親職是兩代女人的事,男人依舊從親職中缺席。本研究提出三項建議:一、解構傳統母職論述;二、建構多元家庭支持方案;三、發展「比例制」勞動規範與配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