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思與言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身體感與時間性:以梅洛龐蒂解讀柏格森為線索
並列篇名
Corporeality and Temporality: Using Merleau-Ponty's Readings of Bergson as Clues
作者 龔卓軍
中文摘要
從胡塞爾晚期的「被動綜合」思想線索與本質現象學式的「身體記憶」概念出發,「身體感」與「時間性」涉及的問題層面,在本質現象學與發生現象學之間,在現象學發展範圍之內與之外,具有高度的特殊性:身體運作經驗是否可能產生時間意識,或者反過來,身體感是否只是時陽性差異化的存有運動中的一個特定展現。本文首先透過傳柯對現象學的質問,指出了現象學方法內在的問題張力,也就是本質/存在、先驗/經驗二元區分重新被建立的危險。第二節透過被動綜合與身體記憶的的闡述,概略描述晚期胡塞爾所主張的「被動綜合」與《知覺現象學》時期梅洛龐蒂思想的落差,在於本質現象學與發生現象學方法運用上的差異,同時設立起本文欲鋪陳出「三個面貌的梅洛龐蒂」的現象學內在裂隙,與導致梅洛龐蒂解讀出三種柏格森面貌的基本問題框架;到了第三節,我們發現梅洛龐蒂早期先驗主體的身體感與時降性論述中,對本質現象學構成方法的堅持,在他解讀柏格森思想的過程裡,展現的是他的身體主體本質思考與柏格森形上思想的距離;然而,跳脫出傅柯所批判的主體性思維,第四節透過梅洛龐蒂對於生活身體的共時韻律的「冥合」與「聯覺」之強調,顯示出對柏格森思想的構成現象學解讀,當然這仍然在傅柯所批判的「生活體驗」(vécu)分析的框架下思考,預設了有某些普遍的生活體驗;發生現象學與對現象學語言的超越,展現在第五節的論述中,透過晚期梅洛龐蒂的「肉身存有學」脈絡,本文突顯其運用柏格森思想的「身體感即時間之間距化作用」主張,這時的梅洛龐蒂不僅將柏格森解讀為一種間距哲學,回應了發生現象學的思考路徑,同時也大大逸出了現象學的既有語言和思考風格之外。
英文摘要
Based upon eidetic analysis of body memory and later Husserls thoughts on passive synthesis, this paper is a attempt to uncover the problematic of corporeality and temporality. According to Foucaults critique of phenomenology and Merleau-Pontys different readings of Bergson, there are three versions of formulation of corporeality and temporality. In early Merleau-Pontys critique of Bergsons metaphysics of duration, he insists the eidetic thinking of body-subject and corporeal intentionality. By way of emphasizing on communion and synesthesia, the second version of Merleau-Pontean reading of Bergson manifested a temporally unitary synchronization of different senses. Later Merleau-Pontys ontology of Flesh developed with Bergsons thoughts of corporeality as écart of time, which opened a postmodern style of thinking on corporeality and temporality as a bridge among later Husserl, Foucault and Deleuze.
起訖頁 49-100
關鍵詞 身體感時間性梅洛龐蒂傅柯柏格森corporealitytemporalityMerleau-PontyFoucaultBergson
刊名 思與言  
期數 200603 (44:1期)
出版單位 思與言雜誌社
該期刊-上一篇 物與身體感的歷史:一個研究取向之探索
該期刊-下一篇 從資訊處理典範到體會之知:專家研究典範的變遷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